(通訊員 舒蘇荀)2024年3月24日上午,我院邀請國家級高層次人才、山東大學齊魯交通學院院長李利平教授在武昌校區第二教學樓213會議室開展題為《隧道及地下工程災害主動防控與智能建養新技術》的學術講座。講座由學院副院長吳巧雲教授主持,土木工程專業的教師及研究生參加了本次學術交流。
在本次講座中,李教授提到我國是世界上隧道建設規模和難度最大的國家,突發水泥、圍岩垮塌等重大災害控制是安全建造面臨的“卡脖子”難題,長期處于被動防治局面。為解決上述問題,他帶領科研團隊深耕數年、開拓創新。李教授從岩土工程災變分析方法、滲流災變主動防控技術、隧道智能建造前沿技術、隧道智慧運維關鍵技術四個方面展開,将理論與我國大型工程案例相結合,介紹了團隊研發的施工機械及分析軟件(掘錨一體機、國信号盾構機、HazE等)在三峽翻壩高速公路、青島膠州灣第二海底隧道服務洞等多個工程中的應用,有效解決了各種災害防控難題,确保了工程安全建造。
講座結束後,李教授與我校黨委常委韓高軍教授和我院土木工程專業的師生開展了深入熱烈的交流互動,并針對黃民水教授、許峙峰教授、李雲麗教授等提出的問題給予專業解答和具體建議。李教授的精彩報告赢得了在場師生的一緻好評,大家均表示受益匪淺。會後,李教授與參加講座的部分師生在學院樓前合影留念。
李利平教授簡介:
山東大學齊魯交通學院教授、博導,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現任山東大學齊魯交通學院院長、高端工程機械智能制造全國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兼任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地下工程分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遴選為世界交通運輸大會(WTC)隧道施工災害學科主席。主要研究鄰域為地下工程智能建造與災害防控。主持國家及省部級課題20項,重大工程委托項目15項;獲國際岩石力學學會ISRM唯一科技創新獎,國家科技進步和技術發明二等獎各1項,省部級一等獎3項(第1);授權美國專利2項,獲“阿基米德”國際發明新技術金獎和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金獎;主參編标準、工法15項;獲中國青年科技獎、詹天佑成就獎、科學探索獎,入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
(審稿 吳巧雲)